康寧大學護理科208位男康寧大學女學生接受師長加冠與傳光,薪傳護理愛與希望,過程溫馨隆重。校長黃宜純致詞勉勵受冠生秉持視病猶親,展現所學護理實務知能,迎接基本護理實習及護理專業生涯。護理健康學院陳秀珍院長親自給每一位受冠生『貼心筆記本』,期許學生凡事只要有愛心、用心、細心加耐心,一定可以成為病人和家屬心目中的最棒的白衣天使!

護理科邀請20位護理主管及優良校友為受冠生戴上護師帽,加冠典禮是護理科學生進入實習前的重要成長儀式。臺安醫院徐紫娟副院長說明護師帽加冠涵義不謹是光榮的完成階段性學習,也代表了身分與責任的確認;新光醫院陳淑娟主任認為護理師在全民健康促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期許受冠生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及視野,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業形象地位;典禮中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蕭淑代主任藉由【關鍵時刻護理與我】讓受冠生體認護理、展現護理。

加冠典禮中由4位受冠生帶領全體學生宣讀南丁格爾誓詞,見證受冠生的用心學習過程,看到護理傳光新希望。第21屆科學會學長姐合唱上帝派來的天使及迎風破浪送給在場所有受冠生,優良校友蔡衣帆主任期許每一位學弟妹勇敢展翅飛翔,即時遭遇挫折,也要繼續努力加油不放棄,做一個有智慧、有願心、有同理心、有行動力、有溫度的白衣天使。典禮過程中,許多的家長們淚盈滿眶,感動的紀錄拍攝受冠生成長的重要過程,為加冠典禮增添不少溫馨感人的氣氛。

 康寧大學

年紀輕康寧大學輕就耳鳴 老來缺血性腦中風機率增

耳鳴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發生耳鳴症狀更應提高警覺!國內一項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從2000年到2010年,追蹤年齡介於20至45歲的男女,分析發現有耳鳴的人罹患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是沒有耳鳴的1.66倍。其中20至30歲的耳鳴患者,未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4倍;30至40歲耳鳴者的缺血性腦中風機率約為一般人的2倍;40至45歲則沒有明顯增高。研究顯示,年輕時若有耳鳴症狀,須當心日後罹患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提高,該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PLOS ONE》(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大多數腦中風源於血管長期退化造成阻塞,使血液和氧氣無法供應到腦部的各個區域,恐導致中樞神經受到損害,釀成許多不可逆的後遺症,嚴重甚至會危害性命。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進一步說明,中老年族群的耳鳴多起因於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神經退化萎縮等老化因素。而年輕人耳鳴則較常見於腦內血管疾病,或因太累、壓力大、情緒不穩及用腦過度相關。該項研究則指出,年輕人的耳鳴與缺血性腦中風密切相關,實在不容小覷。

產生耳鳴的原因很多,像頭部外傷等傷害及藥物中毒所引起,其最重要是內耳之微血管堵塞所引起的,它的原因與腦中風很類似。都是血管阻塞所引起,即所謂內耳中風或腦中風,都為致病的最大因素。但特別是年輕族群,若有耳鳴症狀,必須馬上給予有效之治,以免產生腦血管疾病而危害生命安全,故凡有耳鳴症狀者,更必須加強防治,以防腦血管疾病即腦中風之發生,而造成生命安全隱憂。

李宏信表示,年輕族群若長時間在噪音環境下工作,或長期戴著耳機聽音樂,可能就會發生耳鳴或聽力損傷;或是上班族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內耳組織、神經細胞組織受傷壞死,組織損傷引發供血不足後缺氧,產生耳鳴、耳痛和聽力減退等症狀,嚴重恐引發眩暈和重聽。

耳鳴初期在3個月內應避免壓力過大、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飲食盡量少鹽、少油、禁酒,及時服藥治療皆可獲得痊癒。臨床上對耳鳴的服藥治療,會以促進內耳血管暢通、增加血流和血液滲透作用為原則,促使神經活化或再生,合併抑制血管過度收縮,再輔以神經營養劑和促進血管擴張的藥物,達到修復受損萎縮的內耳神經,有助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當耳鳴發作時間越來越長,患者不堪其擾,治療也會更費時、棘手,但患者應耐心服藥,不可輕易放棄治療。

耳鳴發生的原因很多,可能來自外耳、中耳和內耳發生異常的結果,家醫科李政道醫師建議,日常生活中盡量遠離噪音,包括大卡車喇叭聲、鞭炮聲,或聽演唱會時避免離音箱過近等,學習適時放鬆舒壓、平衡身心,有助維護耳部健康。其他潛在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或嚴重如鼻咽癌及聽神經瘤等,都可能是引發耳鳴的病因,應多加留意。尤其,若於青壯年時期就出現耳鳴跡象,必須及早就醫治療,控制耳鳴,才能避免日後罹患缺血性中風的機率上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c33ms43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