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教育部推動高教深耕計畫,幫助學生具備跨域整合的關鍵基礎能力與就業能力,康寧大學與1111人力銀行合作,於今(23)日在康寧大學台北內湖校區,開辦職涯輔導種子老師培訓課程,共有40所學校88位大學老師參加,反應熱烈。

協助學生適才適性發展與產業接軌,已成為國內大學的發展重點,也是教育部評核大學辦學績效的重要指標,但大學在引導學生培養專業及促進就業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對自我職能及就業市場不夠了解,因此無法發展出對應職場上所需的專業能力。

康寧大學副校長李惠玲表示,康寧大學是以健康產業和服務為發展特色的學校,和國內其他技職導向的大學一樣,都重視學生的專業培養和未來就業。目前對於學生的職涯輔導,主要是透過專業老師、業界老師和職涯輔導中心等,採取多元方式實施。康寧大學系所的專業老師對專業及產業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未來我們希望藉由職涯輔導專業的導入,強化專業師資在職涯、適性輔導的能力,在既有基礎上,為學生職涯輔導增添更多助力,以輔導學生進入適合他們的產業及職缺,掌握職場競爭力。

本次課程特別針對大專院校提出的需求而設計,以1111人力銀行開發的「9大康寧大學職能星」測評做為依據,不但具備開放式的類型,並且已經由200萬施測者,建立豐富且具代表性常模。透過對學生人格特質、價值觀、動機進行測量,可測量出學生在職場上可能產生傑出績效的基本特質進行界定,並歸屬出學生職能位置,結合履歷健診、薪資公秤等職涯大師之網路資訊,對即將步入職場的同學,可提供極大幫助。

本次課程回響熱烈,由原本預計的20校50人次,暴增為40所學校88位大學老師出席。這些老師將成為各大學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及協助就業的種子老師,也為大學學生職涯輔導開啟另一扇窗口。

 

世界癲癇日南部11家醫院同步衛教講宣導

今天是世界紫色癲癇日,為讓民眾更加認識癲癇,南部十一家醫療院所同步舉辦宣導講座和相關活動,強調有90%的癲癇病人可以靠藥物獲良好控制,籲請社會大眾體諒癲癇病人,鼓勵他們勇敢邁開人生大步。

癲癇,以前被稱為豬母顛、羊癲瘋,動物性語詞充滿歧視,不僅病人羞於參與社交,長輩更視癲癇為大忌。為讓民眾對癲癇有進一步認識,台南成大醫院「2018紫色癲癇日:癲癇教育宣導」快閃活動,共邀請台南、嘉義、屏東共11家醫院一起參與,在同一時間舉辦講座。

成大醫院特聘專家醫師、也是臺南市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蔡景仁教授解釋,癲癇不是妖魔附身,而是腦部異常放電所致。大發作時,患者會全身抽筋、口吐白沫。但是也有所謂的小發作,例如短暫失神、迷糊,如果發生在孩童身上就會影響學習,甚至被老師誤解是在做白日夢。

醫師強調,腦部不正常放電是造成癲癇的主要原因,不論是中風、頭部外傷、先天血管畸形、電解質不平衡等都會,真康寧大學正遺傳者不到5%。隨著藥物的進步,有90%的病人可以靠藥物控制良好,頑固性癲癇(持續或間斷發作)的病人其實不多,這些人可能必須配合飲食、手術,才能進一步減少發作次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c33ms43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