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退化性關節炎除了透過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手術治療外,醫師提醒,平時也要維持適當體重,以免關節承受太多重量,過度磨損提早退化,此外,維持適度運動的習慣,能讓關節潤滑、柔軟,並保持關節的穩定度。
骨科醫師羅賢益表示,關節軟骨是覆蓋在關節面的結締組織,就像是緩衝墊襯,可避免軟骨下面的骨頭直接受到衝擊而受損。一般人約 40多歲以後,軟骨細胞的活性會逐漸降低,軟骨厚度也會變小、漸漸退化造成磨損。
而關節軟骨一旦磨損就會產生軟骨屑,這時免疫細胞會吞噬軟骨屑並攻擊正常的組織,釋放出有毒酵素,引起嚴重的發炎反應,進而造成關節液過度增生,引起疼痛、腫脹等情形。除了老化因素外,車禍、運動傷害、衝撞、韌帶扭傷、長期重複的動作等,也都會造成關節提早退化。
在治療上,羅賢益指出,初期的關節炎可以嘗試保守療法,如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熱敷等來減緩關節發炎的狀況。當關節病變到保守治療皆無效,或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及變形、影響到生活品質時,則可考慮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羅賢益說,人工膝關節置換已進步到能利用微創手術完成,由於傷口縮小很多,病人復原的時間與傳統手術相比縮短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同時也可明顯減輕症狀,並改善關節功能。
他也提醒,平時也要注意肥胖,避免關節承受太多重量,過度磨損提早退化,並且要適度運動,保持關節持續活動,潤滑、柔軟關節,不致於攣縮而無法彎曲,同時也能增強肌肉的力量,讓肌肉、韌帶強壯,保持關節的穩定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c33ms43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