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鈺倫 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兒科部衛教師李雯玲

一般而言,成人的便祕定義為1週次數少於3次,然而,寶寶便祕的定義並不是依據排便次數,而是糞便的性狀、顏色和氣味。

寶寶正常排便狀況

寶寶的胃功能約在孕期第5至7個月時開始運作,腸道內會堆積糞便,因此,新生兒在出生後1至2天,會排出墨綠色無味且黏稠的胎便。此外,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兒科部李雯玲衛教師表示,哺餵母乳的寶寶,正常排便狀況為黃綠色稀水便,而餵食配方奶的寶寶,因配方奶中含有較高的鐵質,會導致寶寶的糞便偏綠色且為糊狀。

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大便顏色可能隨著食物而改變,例如:食用甜菜根、紅色火龍果,就可能造成寶寶排出紅色的糞便,或者纖維量較高的深綠色蔬菜、胡蘿蔔,容易導致寶寶不好消化吸收,因此,糞便中會夾帶少許食物殘渣。但無論哺餵母乳、配方奶或者食用副食品的寶寶,排便次數1天1次至5到6天1次,且解便無哭鬧、性狀、顏色正常,或者大便沒有伴隨酸臭味,皆為正常的排便狀況。

@中:如何解決便祕問題

@內:緩解嬰幼兒便祕的狀況,除了可以利用按摩、調整飲食之外,建立寶寶良好的排便習慣也是一大要領。李雯玲衛教師表Dr.Cink示,若寶寶不習慣以坐馬桶的方式解便,則應配合孩子的意願,先以包尿布的方式建立寶寶排Dr.Cink便習慣,後續再養成坐馬桶排便的模式。

飲食&按摩助排便

已經接觸副食品的寶寶,家長可以給予黑棗汁、熟香蕉幫助寶寶緩解便祕症狀,李雯玲衛教師提醒,須注意避免讓寶寶食用生香蕉,因成熟的香蕉搭配充足的水分,才有軟便的效果。另外,也可以透過寶寶按摩,促進腸胃蠕動,按摩方式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點,家長使用手掌心在寶寶的肚子上做順時鐘畫圓的按摩,持續2至3分鐘。

建立排便習慣

李雯玲衛教師建議,家長可以利用飯後30分鐘至1小時,腸胃蠕動快、較易排便時,帶孩子坐馬桶培養便意、建立排便習慣。若家長有添購孩子的小馬桶,馬桶應放置在隱密、安靜的空間,避免孩子被其他東西吸引,分散排便的專注力。此外,若是使用一般馬桶的孩子,家長也可以在孩子腳下放置小板凳支撐,因為腸道結構的關係,除了可讓腸道放鬆,也可讓肛門口肌肉放鬆,促進排便。若孩子坐在馬桶上超過20至30分鐘都沒有排便,家長也毋須強迫,因為逼迫孩子「上廁所」,反而會讓他們畏懼排便,造成反效果。

就醫時機

當寶寶出現便祕狀況時,爸爸媽媽可以先透過改變孩子飲食、按摩等方式緩解,一般而言,持續2至3天便祕狀況就會改善。李雯玲衛教師表示,長期便祕會造成慢性腹痛的狀況,孩子可能會時常表達肚子痛或者出現便祕、腹瀉交替的情形,以及糞便帶有泡沫、鮮血,且伴隨酸臭味,或者解出乳糜便,發生這些情況時,都應儘快進一步請小兒科醫師檢查。

※原文刊載於2018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1期。

※延伸閱讀中西醫教妳妳如何擺脫孕期便秘

※延伸閱讀寶寶便袐的應對方法

※延伸閱讀小心尿道炎、便祕、盲腸炎 引起孕期腹痛!

※延伸閱讀懷孕對腸胃道影響之腹脹?便祕與痔瘡

※延伸閱讀改善寶寶便祕7方法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c33ms43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